讓人不明覺厲的區塊鏈,有可能是專利糾紛的破局利器 二維碼
311
發表時間:2017-07-31 21:45 2017年,區塊鏈技術有點火,還有人說今年會是區塊鏈落地元年。可或許是因為炒得太熱,區塊鏈又不像“共享”看起來那么“平易近人”,其實際的落地應用并沒有順利展開。 同在今年的一件大事,看似與區塊鏈無關,卻傳遍了街頭巷尾,即百度與搜狗輸入法的“互聯網專利第一案”。上億元的專利糾紛面前,互聯網創業者人人自危,也開始不由得正視起互聯網專利的重要性。 在2011年,全球專利申請總數達214萬件,其中,中國受理的專利數超過52萬件,而美國有50萬件,日本34萬件,中國在相繼超過日美專利申請數之后,成為全球第一大專利申請國。2015年,中國專利局受理了國內外申請者超過110萬件專利申請,占全球總量將近40%,并超過了美日韓總和。 除了專利總數的直線上升,專利糾紛也更加頻繁。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專利行政執法辦案總量逼近5萬件,同比增長36.5%,其中的專利糾紛案件首次突破2萬件,同比增長42.8%。 隨著經濟的增長,專利也成為證明國家創新實力的一項參考,中國晉升為專利大國,開放的經濟體制功不可沒。隨著BAT、TMD等巨頭崛起,專利也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一種正面表現。然而,頻發的專利糾紛也讓互聯網企業逐漸意識到,專利不僅僅是對知識產權的一種保護,還是PR可以靈活運用的一種攻防工具,掌控專利糾紛的發生和結果對企業的品牌形象來說至關重要。 信息錯雜、專利搶注、數量決勝三大問題注定專利糾紛的頻發 造成專利糾紛的問題不少,最突出的三點分別是:各企業之間專利與持有者信息相互錯雜、專利所有者認定多靠時間排序造成不少惡意搶注事件、以及專利數量越多越容易在專利糾紛中取勝的誤解,在這三點上栽過跟頭的互聯網企業還不在少數。 一、蘋果和高通——專利信息龐綜錯雜是導致糾紛的關鍵 在今年年初,一向有合作往來的蘋果和高通反目,蘋果首先發起對高通的不公平專利授權訴訟,其后連珠炮一般在美中英相繼立案。隨后,高通起身反訴,否認蘋果指控,并披露了蘋果對高通設置的不公平條款。隨著戰斗持續升級,事件發酵,高通又控訴蘋果涉嫌專利侵權,并對ITC提出禁止蘋果部分產品在美國的銷售。短短幾個月內,二者關于專利的訴訟案件數量就發生了密集膨脹。 眾所周知,蘋果與高通的合作來源已久,蘋果使用高通產品,高通在蘋果單品的銷售價格中按比例抽成,看似已經成形的穩定合作模式卻冷不丁被蘋果打破。事實上,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訴訟爆發,高通的專利費用抽成收取顯然是蘋果怨念積生的根源。但是蘋果產品所用基帶芯片一直依賴高通,其始終無法繞開高通作為全美最大的芯片制造商的身份,最終極有可能造成自身利益受損。 可以看出,蘋果上訴高通終被反訴,是密集的專利數量和交叉重疊的專利占有領域直接導致了專利糾紛混亂的現狀,也間接影響著每一個原告與被告身份的置換。不解決專利信息冗雜、混亂的狀況,專利保護就始終得不到規范,專利糾紛也會只增不減。 二、共享單車——搶先注冊成為專利糾紛的一大痛點 專利糾紛的勝負不重要是因為這一結果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注冊時間的早晚決定了專利的歸屬權。因此在專利糾紛中,并不乏讓人匪夷所思的戰爭。 最近在共享單車領域,即將被冠以“共享單車第一股”的永安行被一位美籍華人顧泰來起訴,而涉及侵權的專利內容卻是所有共享單車的“通病”,即“無固定取還點的自行車租賃運營系統及其方法”。 在顧泰來于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敗訴之后,重新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起訴并獲得受理。而永安行并不示弱提出反訴,但其上市計劃卻不得不推遲。永安行在走向“共享單車第一股”的路上遭遇阻礙,侵權與否暫未認定,但如果永安行敗訴,那么所有的共享單車企業都會處在尷尬的境地。 蘋果控告的三星的侵權案也很有意思,涉嫌侵權的專利內容是“圓角矩形”圖標,這項專利曾為蘋果獨家所有。不過在2016年8月,美國專利局取消了這一項專利所有權,在初次裁決判處三星巨額賠償之后,三星又不戰而勝。對其他品牌LG、夏普等廠商來說,也無需再向蘋果支付專利費用,三星的賠款也相應取消。 可以看出,這些極為普遍的基礎性發明由于被人搶先注冊,后來者不得不為其支付費用,這也是巨頭在長遠布局的路上一定會先進行專利惡補的原因。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去年3月發布的數據,企業專利申請排名方面,華為居于榜首,專利數多達3898件,其次是美國的高通公司2442件以及中國中興通訊2155件,阿里巴巴集團擁有1529項公開專利,專利的海外拓展同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專利的重要性是每個互聯網企業有目共睹的,如何解決專利糾紛難題,讓行業從混亂走向規范是更多受專利困擾的企業共同的愿景。 三、蘋果的滑動解鎖——專利質量重于數量 除了搶注以數量取勝建造專利池之外,在一方面,專利靠質量勝出優于靠數量。蘋果通過觸控和滑動解鎖等高質量專利完爆其他手機廠商的例子也說明,專利的質量是撐起企業的頂梁柱,是真正代表企業創新精神和企業獲客的關鍵。 但在另一方面,對中小企業來說專利的維護弊大于利。對實力不夠雄厚的中小企業來說,專利重要卻容易淪為雞肋,這些初創企業不僅無法持續支撐專利保護的成本,也耗費不起長期專利戰的時間。 要知道,專利糾紛并不是一件好事,除了公關作用,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專利戰耗時耗力,不確定性強,對企業的戰略進程有很大的阻礙作用。比如永安行與顧泰來的訴訟案至今沒有眉目,即使永安行在反訴顧泰來濫訴阻止上市的結果中勝出,其IPO也同樣推遲不定,“共享單車第一股”只能拱手讓人。 區塊鏈有望以一當十,強勢破局專利糾紛 自2014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提出后,各類創業公司出現密集增長,而彼時我國傳統的知識產權代理機構數量僅不超過1500家,大部分創業企業的知識產權服務訴求得不到滿足。很快,市場調節供需平衡催生出一大批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八戒知識產權、權大師、7號網、冰狗網、快智慧、專利云等等,專為創業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服務。 在這些專利服務平臺中,快智慧、權大師專注知識產權交易,側重于做專利電商平臺;冰狗網側重于運營管理;7號網則將交易與管理集為一體,打造知識產權云服務平臺……專利從申請、授權、到維護管理,整個環節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都不可避免,特別是專利的申請環節。豬八戒與專利云服務將專利申請涵蓋其中,云計算和大數據兩種數據管理模式無一例外成為其最主要的技術手段。 可以看出,數據的存儲、管理與分析對專利服務來說至關重要,而除了常見的數據管理模式,還有一個今年回溫的技術尚未被發掘,那就是區塊鏈。 專利制度的核心是一種“公開”的“獨占”,獨占是排他性的權利,公開是將專利技術公之于眾,給公眾提供獲取專利信息的正常渠道的義務。區塊鏈則分別用不可篡改與去中心化的特性詮釋了獨占與公開。 區塊鏈去中心化應對專利的獨占與公開。一方面,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不同于常見的中心化信息存儲機構,由眾多節點共同維護數據的特點確保了信息的開放性和平等性,為專利造福社會的公開特點加碼。另一方面,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和不可抵賴性確保了專利的所有權獨占,讓專利信息的存儲更加穩定和安全。針對引發專利糾紛的問題,區塊鏈也能抽薪止沸,從根本上解決專利糾紛的問題。 多節點維護解決信息錯雜與保護。首先,專利文獻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信息源,其囊括著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術情報,70%到80%的發明創作只通過專利文獻公開,其內容更具新穎性與實用性。專利類型與持有者總體信息量龐大,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構能維護信息的準確和穩定,比起中心化的信息存儲,多節點存儲更一目了然。其次,對于專利維權和專利保護,只要經驗證過的信息都能添加收錄至區塊鏈并被永久儲存,單個節點將無法實現對數據的修改。所以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更高,安全防篡改,可以進行有效的專利保護。 區塊鏈應對專利信息的更新和搶注。區塊鏈多節點維護,可以隨時認證信息的有效性,大幅提高更新效率。騰訊的公益尋人鏈就是充分利用了區塊鏈的這一特點,將一條信息瞬間傳播到N個節點,這樣發布的走失兒童信息大幅提升了尋回效率。在信息失效時,區塊鏈也以同樣的辦法收回,其將信息更新速度提升到了極致的水平。在專利搶注問題上,應該酌情縮短專利的有效期,充分抵制流氓專利申請,讓真正擁有這項技術的企業獲得最大的選擇權和最合理的收益。 專利的核心在于在保障創作者獨有權益的基礎上,為社會大眾提供新技術規范的獲取和使用渠道,從而讓技術最終造福于整個社會。因此,未來的專利糾紛不論如何演化,最終都逃不脫“共享”的核心理念。 專利大戰當不忘初衷 專利大戰怎么打,除了是公關的好手段,還是對前沿技術的爭奪和肯定,死守著過去少數幾條核心專利,還不如開拓創新,不斷在新領域尋求突破。未來的專利從屬問題會越來越規范,專利造福社會的屬性也將會不斷走向明朗。隨著時代的進步,專利的維護與管理可能會向著更靠近初衷的方向演化。 一、區塊鏈也能幫助失效專利的最大化利用 區塊鏈管理失效專利也具有諸多益處,中小企業的專利數量少,維護成本高,區塊鏈打開失效專利的入口,讓中小企業也能充分利用和改進這些科技成果。區塊鏈的信息傳遞能力強,運用區塊鏈,失效專利的數據也能實現更高普及度。任何人都可以在公開的接口查詢區塊鏈的數據,在整個系統中分享和交換數據,因此區塊鏈能夠保持失效專利系統信息的高度開放和透明。 二、未來要適當抬高專利申請的門檻 專利認證需要適度抬高門檻,為真正創造價值的專利開啟保護傘。比如蘋果的圓角矩陣,當專利持有者發現侵權人數太多時,說明這項專利已經成為了普適性社會認知,這種社會的共有財富不能再作為企業謀取私利的手段。企業要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專利,以不斷創造價值為最終目的,造福全社會。 三、鼓勵專利的買賣交易和開放免費專利 日本的松下電子、豐田汽車都曾有過免費開放專利的舉措,姑且不考慮將專利開放對這些企業本身有何益處,但對外界而言,開放免費專利的確能推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免費專利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技術的普及規模,增加使用人群,最大程度推動技術的發展。小企業的專利拍賣也能緩解其專利維護壓力,通過拍賣讓專利原本的所有者最大程度獲利,也讓專利物盡其用,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四、人工智能加持專利認證 在專利的審核與更新環節,注入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提高專利的申請效率,也能加快專利糾紛的處理速度。間接節約了審核的人力、財力、和時間成本,縮短糾紛處理進程。 專利之戰并不算一種良性競爭,在耗時耗力的官司中,并沒有企業專注于創造和創新,而是逮著在互聯網時代極有可能迅速過時的產品糾纏不休。甚至有些企業專門惡意搶注,坐收專利費。專利在構思階段就可以申請,這也是對創造力的肯定和保護,而創新精神正是專利的靈魂。 可以看出,現在的專利雖然多用于公關戰,但一味專注于別人是否侵權,則容易喪失深水打磨產品的耐心,過于頻繁的專利戰也會消磨企業的進取心和創造力,那對于社會進步來說才是致命的打擊。區塊鏈和云計算等技術具有強大的建立信息壁壘的作用,而免費專利和專利拍賣讓小企業借助專利獲利。沒有研發能力的企業終究是曇花一現,保持創造和創新能力、不斷超越,才是企業品牌價值的體現和長遠發展的宗旨。專利能否受到用戶認可,能否為企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才是互聯網企業真正需要關心的事情。 企業網站建設專家-領創互聯是深圳第一高端網站建設品牌,6年網站建設經驗為客戶提供速成模版網站,企業定制網站,網絡營銷推廣,移動手機APP,SEO優化等網絡產品服務。聯系:林經理13570849916 相關資訊
|